上外新闻> 特稿> 正文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书记笔谈⑤

【系列专题】 2024-09-18 作者 / SISU 来源 / 党委宣传部

语言切换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凝心聚力抓好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动学校转型发展的强大力量,上海外国语大学即日起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书记笔谈”专栏,陆续推出二级党组织书记、教工支部书记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

 

以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 推进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高质量发展

法学院党委书记 李亚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原则,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加强涉外法治建设,进行了战略性规划和部署。法学院多年深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承担着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国际视野宽广、实务能力精湛的涉外法治人才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教育理念,积极响应全会提出的“深化改革”核心关键词,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培养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为我国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思想引领,育发展之“基”。在思想上,要全面强化认识。积极推进学院师生将全会的精髓要义融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宣传与研究。充分依托学校学科优势与特色,深入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宣传与阐释。持续加大课程思政和思政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核心理念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与贯彻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开展课程思政路径与方法的专项研讨、梳理具有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特色的第二课堂建设细节、健全“五学联动”机制提升师生政治素养等具体举措,从中国法治建设的核心理念、历史经验、典型案例、标志性成果出发,结合新时代法治人才发展的新要求,完善五育并举的协同育人机制。

  改革创新,谋发展之“进”。在行动上,要狠抓落实。法学院始终坚持锚定“改革创新”目标,推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创新改革“组合拳”。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国家战略发展迫切要求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颗粒度进一步实化细化。法学院将通过多语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地、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人工智能法学特色班、涉外法治微专业等平台的建设,持续夯实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养改革。进一步加大与法律实务部门的协同育人力度,加强实务经验学时比重、完善校外实务活动学分认定细则及奖励激励机制等。进一步拓展国外合作与交流,持续加大师生赴国内外法律单位交流实习的支持力度。以改革创新不断激发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确保教育成果与国家发展需求和人民期望相匹配。

  聚指成拳,汇发展之“力”。在方法上要坚持系统思维,协同发力。学院将深入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重点聚焦人才发展与人事制度改革及资源优化配置创新,全面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强化专业协同与学科联动,实现学科专业与人才链、创新链的相互匹配、相互促进。以全局视角推进教育改革,促成合力,打造具有上外特色的多语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凝聚共识 坚定信心 开启建设“一流亚非学院”新征程

东方语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王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以教育强国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东方语学院党委以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为契机,组织全院师生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努力建设一流亚非研究平台和高层次亚非研究人才培养基地。

  以党建引领为抓手,筑牢根基促进发展。一是完善分层学习教育机制。优化以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为牵引,带领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党章学习小组等机构分层实施的学习机制,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二是做好基层党建和思政引领工作。完善“党建+”特色工作体系,组织开展高质量党建活动,夯实全面从严治党,优化学院治理机制,持续推动“一融双高”,为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把好方向。构建以学院官方公众号为主体、特色公众号为补充的网络育人矩阵,开展系列品牌谈心活动,加强对师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引领,凝心聚魂,为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把好方向。

  以多语融合为特色,培育教学科研成果。一是加强“一带一路”外语能力建设。加强七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优化东南亚语言专业群和中东语言专业群,开设区域文化、历史、社会类课程和慕课,构建“一带一路”语言文化知识体系。二是促进交叉融合教育改革。深化与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法学院、丝路战略研究所、全球文明史研究所等单位的“跨、通、融”合作,加强区域国别特色研究生联合培养。三是开展有组织科研。加强东南亚南亚研究中心、伊朗研究中心、东非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建设,以“一带一路”文化研究译丛为牵引,组织多语种教师申报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办好“东方大讲堂”“博闻东至”“慧识东来”等系列学术讲座。四是加快青年教师成长。实施青年教师“一师一策”计划,举办青年教师学术能力提升沙龙,引导教师参加“亚非研究国际联盟”系列活动。

  以知行结合为引擎,提升社会服务效能。一是确保志愿服务始终在线,响应国家和地区发展需求,为进博会、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等提供优质志愿服务,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实践能力。二是打造“思语丝路”师生社会服务品牌,赴中学开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概况系列课程,开展党建共建等。三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上好大思政课。

 

增强思想政治引领 对接国家战略发展 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  徐谙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召开的重大会议。会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是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了教育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指明了方向。

  对于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工支部而言,深入学习与贯彻全会精神要从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对接国家战略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三个方面入手,发挥教工作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汇聚党员教师的先锋力量,实现学院立足政治学学科主体、外国语言文学和公共管理学科两翼,培养满足国家与社会实际需求的专业拔尖人才的发展目标。

  一、增强思想政治引领

  教工支部将持续开展党的政治理论学习,以全会精神学习为框架,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增强党员教师的身份意识和先锋意识,提高政治敏锐性与鉴别力,确保教师党员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党员教师树立良好师德,在工作中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以身作则,帮助学生塑造优良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对接国家发展战略

  作为具有政治学、公共管理、历史学、外国语言文学等传统文科专业背景的高校教师,在社会发展、科技转型促成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我们应积极思考传统文科专业教学科研如何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从而推动理论与学术研究创新发展,将科研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贡献智力支持,并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区域国别等领域的拔尖人才。

  三、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在教学中,我们既要采纳传统的宝贵经验,又要积极探索、守正创新,用有效的方法和技术赋能教学,鼓励教师党员运用专业优势与资源,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展开调研,为社会群众服务,增强师生运用专业能力反哺国家治理、社会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氛围,培养兼具理论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力量。

初审 / 编校 / 责任编辑 /